2021-08-20 12:27:03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袁思杰,肖航
8月17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聚焦研究扎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做好金融穩(wěn)定發(fā)展工作問題。會議提出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jié)力度并提高精準性等。
稅收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笆奈濉睍r期,要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質量發(fā)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的稅收制度體系,優(yōu)化稅制結構,同時提高稅收征管效能。
近年來,我國稅收制度改革不斷深化,稅收征管體制持續(xù)優(yōu)化,納稅服務和稅務執(zhí)法的規(guī)范性、便捷性、精準性不斷提升。為深入推進稅務領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稅務監(jiān)管體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huán)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發(fā)展,3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廣東省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qū),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的使命任務。在此次深化稅收征管改革中,廣東省強化數據賦能、堅持為民便民、拓展共治格局,釋放改革效應,為全國稅收征管改革貢獻“廣東經驗”。
南方財經全媒體對話財稅專家、廣東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于海峰,講述對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關切和期待,預測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對大灣區(qū)發(fā)展的深遠意義。
南方財經: 今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從“合作”“合并”到“合成”,此次是我國稅收征管的第三次改革,那此次改革與以往的兩次改革有何區(qū)別?
廣東財經大學校長于海峰:可以這么講,2015年國家稅務總局和地方稅務局的深度合作,然后2018年我們國家開始實施國地稅合并,那這兩次都是近年來稅收征管的重大改革,當然深度合作,為國地稅合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今年我們國家推出的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實施意見,可以說是升級版的稅收征管改革,也是我們這一次稅收征管現代化的一次升級版,重點的話是突出稅收征管的合成,或者簡單的講叫合成,合成的話就包括多元的稅收征管要素的合成和多部門的協調配合,以及方便于納稅人的稅收征管的現代化的升級版。以數字化和智慧化為基本特征的稅收征管的再一次升級版的改革。
南方財經:廣東省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qū),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的使命任務。廣東稅務為全國改革大局闖關探路創(chuàng)新探索,您最期待的內容是哪一項?
廣東財經大學校長 于海峰:廣東的嘗試集中體現在4個“精”。
第一個是精確執(zhí)法,精確執(zhí)法的話可能更多的是從稅務部門執(zhí)法的角度來提的,就是在運用數字技術的基礎之上,以數來治稅的這個理念的基礎之上,能夠體現出稅收執(zhí)法的更加精確精準,所以這叫精確的執(zhí)法,就是執(zhí)法的準確性會更強,而且對數據的掌握更加充分。
第二個是精細服務,精細服務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對納稅人和繳費人的,更能夠體現納稅人和繳費人的個性化的和共性化的需求。那么特別是,接下來對一對一的或者精準的個性化的服務,這個強調的就更多一點,這個對納稅人和繳費人來講,那是最有意義和最有幫助的。
第三個是精準監(jiān)管,監(jiān)督和管理的話,我們比如說稅收整個征管的過程當中,監(jiān)督管理,包括其他部門對稅收執(zhí)法過程的監(jiān)督管理,那么運用數字技術,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那么監(jiān)管可能更加到位。那么這種監(jiān)管的話,從我個人理解來講,一方面對稅務部門的要求就更高了。第二個方面的話,對納稅人依法履行納稅和繳費義務的監(jiān)管就更加精準了,包括對第三方的監(jiān)管來講就更強了,或者更有效了。
第四個是精誠共治,稅收的話關系到方方面面,多個部門,多個主體,所以需要形成全社會共治的一個局面。所以的話這次稅收征管改革的深度推進,也需要相關的部門,還有廣大的納稅人積極的配合協調,形成一種全民多部門共治共享的一種格局。
這個非常關鍵。實際上多部門的協調配合為推進前面講的精確的執(zhí)法,精細的服務和精準的監(jiān)督管理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實際上也需要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稅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推進的過程當中,貢獻咱們全國人民或者是多個部門全省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力量。就要形成稅收征收管理的高效的命運共同體,最終達到我們再次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初心和使命。
南方財經:對于企業(yè)和個人來說,此次改革將會發(fā)生帶來哪些變化?
廣東財經大學校長 于海峰:我覺得應該有根本性和革命性的變化,特別的話是這次改革的集成的效應,所謂集成,當然是對前期的稅收征管改革的成果進一步的深化,特別是在征收管理系統和稅收征管的信息化現代化的這些改革的推進上,更進了一步。
可以這么講,更好地運用了比如說數字的資源和涉稅的繳費的相關部門數據等等做集成和整合,然后提升稅收征管的效率,方便于納稅人和繳費人,那么體現了我們國家我們黨以人為本的初心和使命。
個人的獲得感的話,我覺得第一個就是方便,第二個的話就是比如說通過系統內的數據和信息,然后更便于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比如說以個人所得稅為例,整個的繳稅包括匯算清繳,我覺得本人作為納稅人來講是方便很多了,尤其包括個人的,比如說工資薪金收入的情況,勞務報酬收入的情況,以及其他的比如說所得的項目,有可能每個人掌握的并不是那么完整和準確,但是通過大數據的系統平臺,自己都能夠查詢得到。比如說對自然人個人來講,就避免了比如說會算不準確的這種稅收風險。
當然,對稅務部門對政府和國家來講,能夠更好的把依法治稅落到精準的程度,做到應收盡收不該收的一分錢也不能夠收,另外把國家的相關的稅收優(yōu)惠,或者是這個國家便民的,稅收的政策和措施也能夠落實到位。比如說該享受的稅前扣除的,那么該扣除的它都能夠在系統內扣除。當然這些的話都和我們現在的數字化的程度和數據的采集加工處理的技術有關系。那么我們數字化發(fā)展到這種程度,稅收征管也更需要我們適應地提升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水平和程度。我覺得這次改革應該說是具有革命性的。
南方財經:近年來稅收大數據應用越來越廣泛深入,此次廣東部署的系列舉措中,“以數治稅”理念貫穿稅收征管全過程。您認為發(fā)揮數據生產要素創(chuàng)新引擎作用,對于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具有怎么樣的作用?
廣東財經大學校長 于海峰:作用太重要了或太明顯了,可能包括普通的老百姓,近些年來對數字化和數字資源的認知是越來越明顯了。
而且廣東的話這幾年據我所知,在數字化的稅收征管和以數治稅方面做了很多探討,包括區(qū)塊鏈的發(fā)票,包括很多便民的數字化的稅收服務的措施,就包括比如說稅收機器人等等,實際上都在廣泛地推廣。
而且據我所知,稅務部門也和華為、騰訊等一些數字化的企業(yè)合作,做了稅務的實驗室和稅收征管方面的一些共建的探索。
當然的,數字化大大的方便了納稅人,也大大地提升了稅收征管的效率,降低了稅收征納的成本。
這次征管改革突出以數治稅,以數治稅的話是運用現代化的,比如說數字技術、數字資源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等的先進的方法、技術理念等等,在稅收的征管當中廣泛的應用起來。
對稅務的數據處理,對納稅人的這個精準的稅收服務,對征納雙方,然后在執(zhí)法和履行納稅義務方面,我覺得都是大大的進步了。那體現的是什么呢,是稅收征管更加現代化,更加科學化,手段更加精準化,對依法治稅,對稅收的公平,效率都有積極的作用。
從今年開始,我們對傳統的財務會計專業(yè)、稅收專業(yè)也進行了改造,我們專門成立了“智慧財會學院”,打造智能的財務專業(yè)、智能的會計專業(yè)、智能的審計專業(yè),同時,我們還有一個“智慧稅務專業(yè)”,接下來,我相信我們的人才培養(yǎng)和稅收征管改革會有更高的契合度,我們的畢業(yè)生在接下來的智慧的稅制改革和稅收征管過程當中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南方財經:今年省兩會將“協同治稅”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稅務部門也提出,要深化拓展稅收共治格局。您認為應如何實現?
廣東財經大學校長 于海峰:共治這個關鍵詞應用到稅收征管這個領域當中,我覺得非常切合,本身稅收征管,你看有征有管,那么它是涉及到廣大納稅人千家萬戶,也涉及到多個部門行業(yè)都密切相關的一項工作。
那么稅收征管強調共治,強調多部門的協同和多元數據的集成和處理,這個的話就是稅收征管升級的一個重要表現。
因為確確實實我們可以這么講,稅收不僅僅是稅務部門的事情,不僅僅是納稅人單一個人和單個企業(yè)的信息的采集的問題,它涉及到全員的協同,涉及到相當于我們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樣,那么所有的和稅收有關的和稅收征管密切相關的部門,需要協同需要共治。
所以這次改革的話呢講到了四個“精”,是吧?講到共治這塊的話,叫精誠共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說直觀的講稅收的數據數字化,那么銀行這是肯定是密切相關的,很多經濟往來的數據,是通過銀行體現出來的。那么當然我們的政府的經濟管理部門也掌握了大量的涉稅數據,我們納稅人本身也在提供很多相關的數據,當然我們要在數據的共享共治方面,為稅收征管服務,為精準的稅收征管服務,這很重要。
當然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比如說也離不開納稅人的理解,相關部門的協同和配合。
策 劃:周忠清 蔣琳珊
監(jiān) 制:方曉茸 向秀芳
攝 像:袁思杰 肖 航
撰 稿:方曉茸
配 音:洪凱寧
制 作:袁思杰 肖 航
實習記者: 王 儀 張喬喬 吳映茹
古瑞浩瀾 劉一同
海報設計:袁思杰
編 輯:李 群
通訊員:翁漢豪 程曉霞
造型設計:王裕安 CICI
新 媒 體:丁青云 曾婷芳 賴 禧 丁海利
出 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